新信众一波又一波,问的问题多又多;但戊不朝真的概念,从来没有遗漏,简直成了信众纠结的典型话题,那戊日是否可以诵经烧香,是否可以朝真礼斗呢?
很多信众简单地听了一句“戊不朝真”,便觉得什么都不能做了,这明显是浅尝辄止的表现。因为道教諸多典籍,所论之戊日多有互相冲突,令人大惑不解是正常的...
像《天壇玉格》:“戊日不得烧香行判开印...”。
但又曰:“雷法多用戊日...”。
而《天師指謎歌》指出:“法印却在戊日雕,天雷尤禁不教烧香,蓋此法家之所宜詳考,高职之士,固不待疏...”。
接着又在《清规榜》有关于“戊日”之規定:“凡戊禁,乃指六戊,即六戊申日也,餘戊不忌...”。
同时,遍閱《正統道藏》諸文,皆未見关于“戊不朝真”之說。
那到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了解透,最终再下结论...
华夏文明起源于农耕,礼敬天地,所以传统认为: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则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则令人遭瘟瘪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
戊日禁忌的形成,同时也是古圣先贤们站在阴阳、五行运化周期规律的宇宙观来认识的。正是在这样的宇宙观之下,可以说,所谓“戊禁”,乃是华夏先祖在经过对天地的长期观察和农耕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与结论。
现列举古代道经当中出现的两例“戊禁”:
据《九天神霄戊日禁忌》云:“昔汉武帝好道求仙,于元丰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临。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至。王母曰:此皆下民无知,四季之内,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阴阳之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谨。帝曰:戊禁最重,如何攘解,可免此灾?王母曰:戊禁最重,无法攘解,不推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
据《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
近代书中提及戊日禁忌并将其归纳为“戊不朝真”的概念当是出于闵智亭道长(1924年5月5日-2004年1月3日)所著的《道教仪范》。
《道教仪范》中提到并解释了“戊不朝真”,虽然《道教仪范》中引述的大部分道经在《道藏》中未见出处,只存于其它藏外的经书科书中,但“戊不朝真”基本表达了《道藏》中“戊禁”的意思及观点。
1、建斋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之三百一十九“斋醮须知品”拣日中载:“诸建斋,宜择三元、三会、五腊、四始、十直、庚申、甲子、本命之辰,仍避六戊日、帝煞、圣忌岁破、月破、十恶、大败、龙虎、罪至、受死等日。若与三元、五腊、三会重并,则不妨也。惟六戊、帝煞、圣忌,不可不避”。
2、烧香
《道法会元》卷之七十八“雷霆妙契”载:“六戊日,雷神会合五岳百司、三元九府曹宫于开阳上宫异灵景内,攒掠世人罪福功过轻重,削人福禄,促人寿算。并不可行持烧香祈祷”。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七十一“上清童初五元素府玉册正法”载:“凡香不得以口啮及用灶中灰火,勿使五辛菜,六畜皮毛爪甲,皆天人大禁。道家以六戊日不烧香,如有急切祈告者,惟戊辰,戊戌乃道父道母之忌,余戊日亦听从便也。如遇大风大雨,可暂止入靖,俟过,方可朝修。”
3、上章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七十九“上清五元玉册九灵飞步章奏祕法”载:“天色大风晦暝,骤雨迅雷,电雹虹霓,并不得上章。如法封函,以桃栢香焚于烈焰中。如遇六戊日,不得上章。急切,告夜半前上之。惟戊辰戊戌天禁罚算,救病章亦不上御,劳而无功。”
《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二“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载:“诸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烧香进章上表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风刀万劫不原。佩箓者加三等。”
但是,戊日上章并非完全不可,律曰:“吉日,戊戌、戊辰,得上言功章。大庆之日,不得为他别奏余章。违律,考病百日。”
可见并非每一个戊日都是凶,都需要忌讳。我们阅读道教经典或历代祖师论著,不可断章取义,需上下前后全盘而观。
4、占验
《灵棋本章正经》忌法:“六戊日忌占,占必不验。”
1、步罡
《灵宝玉鉴》卷之二十一:“飞神谒帝门”中有戊癸日起罡法。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玉女反闭局”中载此法行法之时需“却从当日干上入局,戊日从干入,己日从坤入”。
2、书符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载:“夫上清九狱神符者,治人间精邪为害,恶毒兴妖......凡书此符,须六戊日可篆,余日不可篆”。
3、刻印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中载:六戊印要在六戊日刻。
4、祭将
《道法会元》卷之五十七:“上清玉枢五雷真文”中“请兵”祭炼要“择六戊日祭之”。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之九:“治病捉邪十干游奕将”中不同干日用将为:“甲日将,张迁。统兵将,普与。吏兵,三千人.........戊日将,秦志。统兵将,仲文。吏兵,九千人。此十干将,各随直日使用,敕水解秽,镇宅驱邪”。
5、祭雷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二十四:“上清雷霆火车五雷大法”中祭五雷要在六戊日:“火师曰:凡祭五雷,须选六戊日,龙会之日”。
6、存神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载:“常以本命日,或正月一日,或以六戊日正中,兆冠带入室,北向再拜”行持。
7、忏悔谢过
《上清洞真解过诀》:“刘先生辰巳五德日为先人举家谢过第六”载五德日是谢过非常重要的日子,五德日其中就有戊辰日,为: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8、刻令
《道法会元》卷之五十七:“上清玉枢五雷真文”中‘论令牌’载:“凡行五雷大法,申发表章,祈晴请雨......若不申明号令,则将帅不行,吏兵不肃。凡欲造令牌,先选吉日,斋沐身心,奏闻上帝,申牒雷霆所属去处......取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乃六龙会日,于高原或罕人行处祭之”。
对于戊日是否能够诵经之事,唐代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在这部经典的第十一卷中,写到:“律曰:月朝、月半、月晦、戊辰、戊戌,唯应礼拜,修诵经文,不得奏章、启诉。违律者,水官考,罚六十日病”。
此经明确给我们点出了戊辰、戊戌这些戊日“唯应礼拜,修诵经文”,显然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呢,肯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信众问,那戊日做法事行科斋醮,到底行不行?其实,这完全不需要信众的自我揣摩,看事实即可。
因为自古至今,天尊、神仙誕辰之日恰逢戊日,有相当多的道派是坚持着“神仙誕辰,逢戊不戊”这样的法则,照样钟鼓齐鸣、香烟缭绕;稍有禁忌的门派则会事先准备好“神仙诞辰、逢戊破戊“的准则,因为很多大型的斋醮持续时间长,又要讲周天之效,所以绝不能中断之道理;再有者,就是严格按照戊不朝真的原则,逢戊便休...所以,自古至今,戊不朝真就是一个不断在变幻的概念,学道的人,要自始至终有辩证的思维,才能拨开迷雾。
同时,最重要的问题:戊禁的最基本前提是什么?不是哪个戊日稍重稍轻,也不是哪个门派体系更加全面...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戊禁的对象!综上所述,戊禁的首要对象就是法官道士;若是一名法官道士,自然要去深究、要去领悟,要去探寻师承。
若是一名居士信众呢,则大可不必如此之纠结。我们常说天尊慈悲,随方设教,历劫度人,这本身就是天尊广开道门的表现之一,试想你是道教的小白,好不容易有兴趣想读读道教的经文,而这一天恰好是戊日,试问天尊就会降罪吗?若果真降罪,何来天尊慈悲、历劫度人?
所以,作为信众,上述内容可作了解即可,不必战战兢兢,烧香念经、虔诚叩拜即可...
但与此同时呢,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很多信众或半个道士以冠巾传度为途,以授箓拜名师为径,逢人谈资颇多,处处炫耀为荣,吃喝玩乐俱在,随时想方设法拿几个证件;却不知道皈依传度之后,首先就要持戒,若不能认真持戒,都不需要戊日禁忌的责罚,恐愿誓之责、戒律之罚都未必能逃脱过去...欺瞒祖师、证盟为虚、持戒无果,这不是忽悠祖师爷吗?所以说,这种情况的大众,那是真的要好好关注一下戊禁的责罚了...如此,天尊降罪,不责罚你,责罚谁呢?